学院博士研究生2021级2班党支部组织开展
“我的博士论文” “固定党日+”活动
为使博士研究生更好地把握科研方向,提高科研效率,增进师生交流,6月30日下午,学院博士研究生2021级2班党支部在学院团委副书记李竟菲老师和班主任曹京柱老师的指导下,在同安二201外间会议室组织开展以“我的博士论文”为主题的“固定党日+”活动。此次活动特别邀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我院汪骋教授作为主讲嘉宾,就博士研究生在学习、科研、就业及生活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了分享交流。

汪骋老师首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就教师的职责、科研的初衷以及如何面对科研中出现的困难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汪老师认为,教师的基本职责是培养人才,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帮助学生树立从事科学研究的信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快速提升自己,更快地成长起来。对于科研中面临的困难,汪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勇敢地面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困难,通过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实现自己能力的提升。

分享会上,同学们抓住难得的机会踊跃提问。入党积极分子丁宇同志问到“一名合格的博士生应具备哪些素质”。汪老师指出,首先一名合格的博士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要能够通过各种方法解决问题。其次,要具有查找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再次,要敢于尝试、勇于创新。而对于困扰大部分同学的“看过的文献记不住”“文献层出不穷,阅读量大”等问题,汪老师建议我们在关注最新文献的同时,可以考虑以问题为导向,带着问题系统、深入地阅读文献,并及时归纳总结。
对于同学们比较关心的“工作关系”“人际关系”的问题,汪老师也进行了细致的解答。“工作关系”指的是博士新生存在的关于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研究价值的困惑。汪老师指出,有想法、有思路是很好的事情,但要避免对某个问题长时间停留在“思前想后”的阶段,坚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原则,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迅速开展工作,在做的过程中纠正方向、丰富内容、评估价值。“人际关系”其实指的是组内合作、沟通协调的问题。汪老师强调,博士生需要锻炼自己培养新人、带领团队、组织协调的能力,而硕士生则需要融入团队、提升能力,两者并不冲突。只有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才能把“人际关系”处理好。
此外,汪老师还就“如何正确处理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如何在焦虑状态下保持行动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高校教职对博士的要求”等问题与大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汪老师坦诚细致的分享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纷纷表示,在分享会中体验到了科研的魅力与过程的不易,收获了很多关于生涯规划、时间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经验、建议,更加坚定了学习的信心,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最后,近两个小时的分享会在愉快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文:周军
图:孙宇辰、赵怡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