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门专业课38门满绩、两获国家奖学金、获评“校三大奖——文庆奖学金”、曾获学业竞赛国赛一等奖、直博中科院……
他,就是张一平,化学化工学院化学专业2018级本科生,在厦大,他以勤奋为桨、热爱为帆,尽情探索着化学学科的奥秘。

张一平在大学期间获得的奖状
与有机化学的"双向奔赴"
张一平对化学的兴趣,是从初中开始的。从镁条点燃后的耀眼、酚酞溶液与酸碱反应时的颜色变幻,到铝热反应时的原理、酯化反应时分子的碰撞……化学似乎有一种深深的魅力。随着学习的深入,他对这门学科愈发好奇。因此,他在高考后填报的所有志愿都是化学,就这样,张一平推开了化学的大门。
2018年,张一平被厦大化学类录取,进入化学化工学院后,他开始接触到各门化学二级学科。从无机化学入门,探究每个元素的特殊反应,在分析化学中学会运用特定的鉴定和检测方法,掌握结构化学中每种晶系的特性......最终,当他遇见有机化学时,发现这正是自己的兴趣所在。
在张一平看来,有机化学学科的研究思路是最接近经典化学理论的,所以大二细分专业的时候,他将其作为了自己日后的攻读方向。“有机化学研究分子的各种性质,跟我喜欢的思维方式很接近。”不知不觉间,张一平已深深迷上了有机化学。他一有空就会找有机化学方面的网课和书本学习。渐渐地,只停留在基础教材已经满足不了他,他开始阅读最新的英文专业书籍来拓展知识。
“学习这些知识让我的有机化学理论水平不断上升,学得更深也会让我感觉这门学科越来越有趣。遇到好书或者讲得好的网课,我会非常高兴,就像发现了好看的电视剧一样。”
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张一平也很喜欢动手做实验。而他从书本真正走进实验室,是在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叶龙武课题组的科研初尝试。在课题组“Ye Group”的老师和师兄师姐的帮助下,他从学习基本操作开始,学会了如何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这些经验成为他科研道路上宝贵的财富,让他能够在本科期间两次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从一个对科研不明所以的高中生成长为兼备专业知识和勤奋踏实品质的准博士生。
与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其他化学的二级学科相比,有机化学实验的自动化程度并不高,且实验时间较长。如萃取、干燥、抽滤、旋蒸和柱色谱分离等基本操作的重复性高,往往需要实验者亲自操作。
在张一平看来,“每个反应都有其独特之处,实验让我越来越接近真理,一步步揭开世界运行的本质规律,重要的是设计和探索的过程。”
几个月后,张一平将前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开启自己的直博生涯,他仍将在自己热爱的有机化学领域继续深造。谈及未来的目标,他希望自己能在新的环境里继续做自己喜欢的化学研究,做出自己独特、漂亮的工作。有机化学和生活联系紧密,很多药物和材料的合成离不开它,“我希望可以通过我的研究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知识的延伸做出一些贡献。”

张一平在课题组实验室参与科研工作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每天向目标努力一点点”
“我觉得因为我喜欢化学,所以我才愿意为它付出很多。”“有想做的、喜欢做的,就要马上去做。”“大学四年感觉好快好快,一定要多去探索自己喜欢的事情。”
因为有了喜欢做的事情,张一平对生活有了高效的规划和极强的执行力。“考前突击”对他来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相比于考试前突击复习,他更喜欢每天学一点,通过日积月累慢慢地成长。
“每当过一段时间再回头看看,总会发现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做了很多事情。”
四年里,张一平取得多项竞赛荣誉,而参加“微瑞杯”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的项目“鲁米诺的合成与振荡化学发光”则是他科研路上的一个突破。在参加比赛的实验过程中,他发现常用的硅胶柱用于分离鲁米诺时效果不理想,容易与杂质相混,实验一度陷入瓶颈。但他没有轻易放弃,对鲁米诺的性质进行思考并不断通过实验探索,最终找到了合适的重结晶提纯方法。
鲁米诺是一种能用于化学发光的分子,在刑事侦查、化学示踪、免疫分析等领域被广泛使用。张一平小组改进了原有的合成方法,优化了鲁米诺的制备方案,还引入了多次循环的振荡化学发光反应,设计并搭建了可定量监测光强和时间的变化的仪器,在丰富原有实验理论深度的同时加强了实验的观赏性与趣味性。
这场比赛跨度半年以上,与繁重的学业课程、有机所的夏令营、“氢氧课堂”的教学工作等各项学习、活动相重叠,张一平每天都非常忙碌,但内心的热爱和善于规划的习惯让他坚持到最后。在项目成果展示环节中,张一平和小组成员通力合作,各尽其才,最终取得了总决赛一等奖。
这个项目也在2020级本科生中开展了教学尝试,它不仅涉及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多个学科知识点、锻炼同学们搭建仪器的能力,还能引导大家自主设计和探索,收获了一致好评。
“通过在厦大的四年经历,把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氢氧课堂”是化学化工学院开展的一项由高年级志愿者为低年级同学解答学业疑问、提供学习经验的导学志愿服务项目。而从2019年起,“氢氧课堂”上就一直能见到张一平作为《有机化学》课程讲师的身影。
“把自己学习有机的思维方式分享给大家、把自己所理解的有机化学教给大家”,本着这样的想法,张一平在“氢氧课堂”一教就是三年。“大家花时间来跟我度过两节课,不能浪费别人和自己的时间。”每次讲课前,他都会认真备课,思考同学们需要什么。这样的日子让他在帮助他人时,也能因此温故知新。
张一平坦言,同学间的互帮互助,师生间的学术探讨,是他大学四年里积累的宝贵财富,是支持他走得更稳更远的关键。

张一平在“氢氧课堂”为同学们讲课
在课余时间,张一平喜欢登山和游泳,和大自然的亲近相处总能让他放松,而游泳对他来说,也是在锻炼身体同时的一个极佳的减压方式。对于新鲜的事物,他总想多多尝试,对世界的好奇心,正是他一直以来的动力。
展望未来,他坚定且向往:“走自己的路,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过得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