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6日,这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极为普通的一个周日,但是这个日子对于参加“搬家”志愿者来说将会印象深刻。这不仅仅是一个大家辛苦努力的过程,也是大家相互配合相互合作的结晶,更是大家团结一心排除万难的体现。
上午7时45分,南光餐厅门口志愿者们陆陆续续的到了,虽然带着满满的倦意,但是志愿者们还是紧张又焦急的等待着大二学长们的行李。有的志愿者草草在南光吃了早饭,有的在南光内看着电视,有的在门口三两交谈着,都期待着一声号令,开始行动。
上午8时5分,第一辆卡车拉来了第一批大二学长的行李,在进行了简单的人员安排和任务讲解后,志愿者们沿着楼梯排开了一条长队。当第一个行李箱在同学们的手里传递成功到位后,大家的脸上都不约而同的露出了一丝微笑。紧接着在一声声“二楼!”“三楼!”“二楼!”“四楼!”的呼号中,一个个的行李箱在在楼道的栅栏迅速的游走,如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谱写一曲志愿者甘于奉献的乐章。在大家高效有序的工作下,第一车在不到半小时就已经搬运完毕。虽然在楼道内没有太阳,但是大伙们人人都已是汗流浃背。在第二辆卡车到来之前,大家纷纷找到阴凉处抓紧休息,补充水分,相互交流着搬运的经验和搬运中的趣事。
在休息过程中,辅导员郑辉老师来到现场,慰问了志愿者们并对搬运工作做出了指导。
在一段时间的等待之后,第二辆卡车也来了,虽然还是紧锣密鼓的搬运,但是由于楼层的增高和大家体力的下降。搬运工作渐渐的慢下来。不久,第二波的志愿者们的到来为搬运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大家的努力之下,第二辆卡车的行李也逐渐搬运完毕。紧接着第三辆卡车也来了。
过程中,常常听到“来,搭把手!”“同学,你累了,你先休息会儿吧!”“同学,这轮最后一箱了,咱们再加把劲!”“这箱子沉当心些”;常常看到许多个子矮小的同学,仍然扛起了大箱子,尽着自己的气力去完成搬运工作,大个子的同学更是不辞辛苦,一个人包办了两个人的箱子;有的人甚至被刮伤了手指继续工作。
在活动过程中,我询问了一位志愿者:“这次的活动感觉累吗?”他这样回答“非常累,原先都不曾有这么大的运动量。但是在过程中也认识到了许许多多的伙伴,也感受到了一个集体团结的力量是强大的。”他也很谦虚的表示实际上其他同学更累。
“最后一个箱子!六楼!”随着这一声的呼喊,搬家活动也到了尾声。志愿者们带着疲态从楼上缓缓走下,一身湿透的衣裤,脸上和头发上仍留有这汗珠,在晌午的烈日照耀下闪烁着光芒。
这是一条志愿者组成的履带,不仅仅将行李送进了每间宿舍,同时也将这份感动送入了每一个人的心中。这是一条志愿者组成的履带,这条履带向大家展示了大学生的吃苦耐劳!大学生的团结互助!
再次感谢这次的辛勤的志愿者们:(按姓氏拼音顺序)
蔡吟夫,蔡斯谊,陈伟,戴炎如,丁威翔,冯帆,管显涛,何从锴,侯万福,金良俊,来心源,栗双赫,李威,李永杰,李振东,刘琪,刘思恩,刘涛,刘朝玥,蒙晓峰,潘书澄,施胜源,孙绍雄,唐竖东,王超志,王誉焱,文宇轩,吴礼辉,夏梅涵,谢德春,谢浩,徐寒,杨行,杨康,叶小蒋,尤纬韬,禹秋实,于正游,翟俊博,张超,赵鑫,曾叶,郑培锟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青协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