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7日星期六下午,来自霞浦18级乐书班的40名还在上小学或初中的小朋友们和几名老师、家长一起来到了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在化学楼的实验室中开启了一场美丽神奇的化学体验。
走进厦门大学国家重点化学实验室,小朋友们从进入校门起就开始的喧闹渐渐平息,但从他们看着实验室内一些实验设备时眼中冒出的光彩,还是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他们心中的激动心情。
化院是一个想象力与严谨并存的地方,一尘不染的走廊与实验室,精密运转的先进仪器,墙上关于各个院士与学院代表作品的介绍与表彰,这代表着我们化学化工学院的地方,深深吸引了小朋友们的心。
为了不错过精彩的介绍,他们将罗老师团团围住,七嘴八舌地问着一些显得有些幼稚的化学问题。罗老师在为他们介绍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和一些基础的研究工作后,耐心地一一解答了他们提出的疑问。小朋友满意地得到了答案后,有序地排好队,跟随着黄老师来到了无机基础实验室。
走进无机基础实验室后,他们在老师的安排下分成了三个组。随后他们穿上白大褂,佩戴好护目眼镜,按照各自的小组进行实验的前期准备。因为这些小朋友们已经有过一些简单化学实验的基础,这次给他们准备的三个实验分别是双指示剂滴定法测定混合碱含量、量气法测定混合碱中碳酸钠的含量和燃烧氧化还原反应,让他们在自己动手操作的同时还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化学仪器,体会到化学实验的丰富魅力。

一旁的小男孩学着老师的样子嘴里念叨着“恒压漏斗,蝴蝶夹,双颈烧瓶”,并小心地将它们一一固定在铁架台上。
搭好实验装置后,同组的两名小朋友一人量取溶液,另一人负责驱赶量气管与橡皮管内的气泡,使两液面水平并读数。再放入磁子,准备好磁力搅拌器,顺利地进行着反应。
镜头再转向做双指示剂法滴定实验,一个小女孩正认真地调节控制滴定速率,同时不停地晃动锥形瓶,观察颜色变化,显得十分的专业。“变色啦!从紫色变成淡黄色了。”随后加入甲基橙后她还是这么认真地继续滴定,又与身边的同伴惊喜得脱口而出道“橙色!”,整个实验室中都弥漫着同学们欢快的声音。
“同学们,交换实验。”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有序地轮换着实验。时间过得很快,实验结束后,小朋友们大都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实验,离开实验室时也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这样开心灿烂的笑容也融化了每位老师们一下午的辛劳。
隔壁实验室的任老师得知小朋友们在这边做实验,在活动结束后邀请他们来到她管理的实验室参观,让小朋友们与正在做实验的大哥哥们进行了近距离的互动,同时也亲自回答了小朋友们的一些小问题。几名正在做实验的大哥哥也对小朋友们的到来表示非常的热情,耐心地给他们讲解自己正在做的实验以及步骤。

参观完后参加这次活动的所有老师,家长,小朋友和志愿者们在同安二前拍摄了合影。在照片里同学们欢笑的脸庞中,这次的活动正式落下了帷幕。小朋友们都依依不舍的和我们志愿者老师们挥手告别,我们也都在心里期盼着下次的相见。
参观实验室,体验化学实验,同学们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对化学的感觉与感知——当他们走进实验室的那一刻,没有想象中刺鼻的化学试剂气味,一切都整洁而明亮。秋天的清风,凉爽地掠过走进又走出实验室的人,他们可爱,求知,探索的心,值得去铭记这次与实验室的来往。这也许是他们第一次走进化学实验室感受实验的真实,抑或在这里,体验乐趣、收获知识,成为了他们未来成长为化学之才、国之栋梁的第一步。
我们代表着科普进社区实践队,我们只是在一起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我们用90后的科普热情和信念,去呵护00后一代人心中对科学小小的梦想、让这些小小的梦想、大大的好奇心放肆地萌芽和生长,最后去对抗成长与科学之路上的无聊和孤独。不仅在厦门,霞浦,我们还会将这个化学梦,带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