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团委和2012厦门大学iGEM团队共同举办的“开启合成生物学之门”主题科普展在学生活动中心(自钦楼)一楼展厅举行。展览通过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应用和引发的社会思考,以及厦门大学iGEM项目简介等部分,系统介绍了合成生物学这一新兴学科。
合成生物学是21世纪的新兴交叉学科,强调“设计”和“重设计”,通常需要构建“与”、“非”门逻辑的基因调控线路,其目的是通过人工设计和构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生物系统来解决能源、材料、健康和环保等问题。 例如,J.D.Keasling通过合成生物学方法在酿酒酵母中合成抗疟疾物质青蒿素的前提物质青蒿酸,这一成果被评为2006年的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一。为了进一步推动合成生物学的发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于2003年发起了国际遗传机器大赛 (即iGEM, 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随后这项赛事迅速升级,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加入其中。当然,这一竞赛不单纯是课题科学性和创新性的比拼,更是共同促进合成生物学健康发展的平台,因此赛事希望每一支团队都能通过一定方式对合成生物学进行宣传和推广,这也成为举办此次展览的最初目的。
“开启合成生物学之门”主题科普展于2012年8月23日正式开幕,活动得到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展览主要以展板形式呈现,共分四个单元,分别介绍合成生物学的特点与历史、合成生物学的经典应用、社会对于这门新兴学科的担忧以及厦门大学iGEM团队去年和今年的课题。团队队员还就展板内容为观众进行生动细致的讲解,受到广泛好评。展厅中央是放映厅,通过投影播放相关视频短片,让观众更加直观和形象地了解合成生物学。展厅中还设有留言墙和留言簿,在展览过程中,许多观众留下了他们的感想和评语,还有很多留言祝愿厦门大学iGEM团队在今年的竞赛中再接再厉,一夺头筹。参观展览的观众来自各行各业,既有本校师生,也有企业职员、相关领域的专家,我院党委金书记还亲临现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暑期来厦门旅游的初、高中生也被该展览所吸引,有些学生还希望自己能考入厦门大学,参加合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厦门大学iGEM团队由我院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方柏山教授亲自指导,2011年首次参加iGEM竞赛,通过构建基因回路,使得新“合成”的大肠杆菌具有群体感应特性,成功实现了人为控制细胞浓度阈值的目标。这一项目获得了去年iGEM竞赛的金奖和前往MIT参加全球总决赛的资格。今年,来自化院、信科、物机和材料的14名成员共同组成2012厦门大学iGEM团队。团队以构建细胞荧光显示器为研究课题,以E. Lumoli命名,经过队员们整个暑假的全力拼搏,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并将于10月5日至7日在香港科技大学亚洲区决赛中一展风采。
相关链接:
1、XMU-iGEM wiki:http://2012.igem.org/Team:XMU-China
2、iGEM竞赛官方网站:http://igem.org/Main_Page
(2012厦门大学iGE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