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8日,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大宋遗梦”暑期社会实践队迎着清晨的朝阳,前往实践目的地——赵家堡。经过了近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了这个有着浓厚历史感的古城堡,来品味那一段历史,感受那一段情怀。
初识赵家堡
下车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让人感到十分放松的田园风光。在路口,一块不规则形状的石碑上写着“赵家城村”,指引着我们去找寻那一段历史。从石碑处向前走了700米左右,就到了赵家堡的城门,那是一个有历史感同时又有些破旧的城门,走进去之后,我们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感受着另一种生活。
在进门后的门口,放着一个关于赵家堡介绍和全景图的公告栏,上面介绍了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赵家堡的基本情况。赵家堡,位于福建省漳浦县湖西畲族乡,漳诏高速公路赵家堡交流道南侧1.5公里处,是找王族后裔于明万历年间仿照故都汴京的布局立意建造的防寇城堡。当年,南宋小朝廷在广东崖山被元兵歼灭之际,闽冲郡王赵若和率十六艘船夺港北逃,从漳浦附近登岸,匿赵为黄,隐居于此。明洪武年间,赵家被人以同姓通婚罪告发,公堂上献出族谱,洪武御赐复姓。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赵氏十孙赵范以进士及第,从浙江副使归休回乡。感于沿海倭患猖獗,遂举族迁建于此,父子二代花费了二十几年的时间,建成了这占地135亩的城堡,赵氏家族世代聚居于此。就是现如今,赵家堡里,依然有居民居住。
深入赵家堡
赵家堡素有“五里三城”之称,其布局立意,处处仿照两宋故都。该城堡内外两道城墙,外城是条石砌基的三合土墙,高6米,宽2米,周长1082米,筑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东门横匾刻“东方钜障”,南门刻“丹鼎钟祥”,西门刻“硕高居胜”。
进入赵家堡的里面,整个的感觉就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除了一些历史介绍的牌子,这里看不到一点儿当今世代的标志,就如同回到了几百年前的时代。首先,我们进入了一个供奉着三位先人的祠堂,祠堂上有个匾额写着“光我赵族”,可以看出当时的他们虽隐居于此,却从未忘记自己南宋后裔的身份以及记仇国恨,而是一直卧薪尝胆的希望有人可以使赵族再次发扬光大。而墙上挂满了有关宋十八帝以及赵宋王朝的三百二十年的介绍,使游人更好的感悟和了解赵家堡的历史而准备的。继续深入参观后,我们还看到了各式的浮雕,石刻,祠堂,起居室等,看到了很多早已被社会遗忘的古老石井、洗衣池、石磨、喂马槽、古代木床、古代木椅等,这种种一切,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遥远的、只存在于梦中的朝代。里面处处建筑都彰显了宋代的建筑风格,很多都是对宋代著名建筑的按比例重建。小桥、流水、人家,鸭子在水里嬉戏,苍鹰在天空翱翔,处处显示了生活的古朴和安宁,可以说是那一圈厚厚的城墙,为当今社会隔离出了一片世外桃源了。然而也正是这么一座城墙,隐隐之中,透出了宁静之外暗藏的危机。
感悟赵家堡
赵家堡,虽已承受了四百年历史风雨的洗礼,却依然傲立于硕高山麓,可以说是现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宋朝古堡。然而,那历史所留下的痕迹,却也不可磨灭,那些断壁残垣,静静的躺在一旁,诉说着百年的落寞。这个大宋遗梦中,包含了多少的荣辱兴衰,包含了多少的骄傲与无奈,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同身受。
怀着不舍得心情,在我们离开了赵家堡路上,我们不禁深思。如今,又有多少的地方,能带给我们这么多反思历史的机会呢?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头,又有谁来关注过那些沉淀的历史记忆的古迹所面临的境遇呢?赵家堡,给了我们感受历史、近距离接触历史的机会,那些汴派遗风的建筑风格,更让我们记忆深刻。作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宋代古堡,作为国家的重点保护文物,作为中国的文化遗产,赵家堡里的依旧很多建筑和石碑已经因为岁月的流逝而被破坏。然而,据我们了解,赵家堡并未有完整的保护措施,城堡的管理也为形成体系,这不禁让我们担忧,这场大宋遗梦,还能持续多久呢?因此,我们希望本次的社会实践,能够引起大家对赵家堡、对历史遗迹的关注,不要让这些人类最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一场,化成历史的尘埃,消散在时间的长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