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预得水——走进厦门市水利局
7月11日,厦门大学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团队 (XMU-China)暨厦门大学“XMU-China”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厦门市水利局进行访谈调研,此次调研的目的在于了解厦门市气候水文情况及其突发旱情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了解厦门市水利局现有的预测、预防旱情的手段,并深度调研防旱抗旱的实际做法和面临的困难。团队希望通过此次调研获取有关干旱监测和预防的相关信息,尝试通过合成生物学的手段解决土壤保水能力弱的问题,以缓解突发旱情带来的影响。
本次调研活动得到了厦门市水利局的大力支持,厦门市水利局运管监督处、水资源与水土保持处,厦门市洪水预警报中心等水利局职能部门的领导干部参与座谈,为实践队成员们讲解了厦门市水利建设的历史及现状,并对所关注的旱情监测和预防、前沿科技引入和公众宣传教育等问题进行了介绍。

实践队和水利局部门工作人员就干旱问题开展座谈
队员们了解到厦门市的城市化率相对较高,作为海岛型城市,其水情具有一定特殊性。厦门市水利局主要是通过各种“开源节流”的手段,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分配,以保障厦门市居民的生活生产用水。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不同的是,厦门市已建设完善的水利工程,可以通过降雨量、气候预警系统、水库水位及蒸发量等指标及时预测旱情的发生。在旱情发生时,通过水源联通工程,将域外水资源调度至厦门,如“北溪引水工程”等。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为厦门市的水资源保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即使遇到旱情,也能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用水需要。
但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厦门市年总供水量约7亿立方米,而农业相关用水仅为1-1.3亿立方米,农业生产用水较为紧张。目前,农业用水仍然依靠降雨和沟渠灌溉等模式,相关部门也尝试寻求新的解决办法。
同时,队员们就自己前期调研的江西、山东、闽北等地近年来发生的严重干旱现象同水利局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探讨。工作人员认为土壤锁水能力不足、水分流失严重是导致干旱加剧和经济作物死亡的主要原因,他肯定了实践队计划通过合成生物学方法开发保水剂来缓解土壤干旱问题的方案,还给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为进一步的深入调研指明了方向。
实践队成员吕锦程认为,此次水利局的调研和访谈活动意义非凡,不仅对课题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对心中很多水利相关的疑惑有了更加明确的答案。每一滴水都来之不易,相信通过合成生物学的方法实现水资源保护具有广袤前景。

活动合影
图/文:厦门大学“XMU-China”暑期社会实践队